美食簡介 |
|
|
|
|
|
淡菜
淡菜學名「貽貝」,又名「芙蓉貝」,俗稱「殼菜」,屬軟體動物瓣鰓類,殼長呈橢圓形,殼外色黑微帶綠,有輪線紋;殼內則現真珠色,微帶紅,肉色黃白,生長於淺海岩礁處。含豐富蛋白質、碘、鐵及女性荷爾蒙,性溫補。
7月至8月,是淡菜成熟季節,地區居民每利用退潮時,攜帶鐵鉤、籮筐,深入巉岩怪石間採集。清蒸最能保持淡菜的鮮美味道,食用時僅需剝開雙殼,整瓣鮮嫩欲滴的貝肉便應手而脫,沾點蝦油,感受人間難得美味。 |
|
|
|
|
|
|
|
佛手
學名「龜足」,又稱「龜爪」、「佛手」,鄉人亦稱為「筆架」,因其形如桌上筆架而得名。在台灣極為少見的鮮貝類,多固著在海邊低潮線至高潮線的岩縫中,每年冬春間肉肥,其肉色淡紅,用白糖加少量紅糟油炒,味道鮮美,肉質脆嫩,清蒸或紅糟也都別具風味。
食用時,就像啃瓜子一樣,將貝肉取出,但前端黑色部分不宜食用。馬祖民眾常拿佛手當作下酒菜,剝殼下酒,趣味無窮。 |
|
|
|
|
|
|
|
黃魚
黃魚是地區最大宗魚產,富含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等,多食令人肥健、益氣力。黃魚肉質細緻,骨刺少,易消化,不論紅燒、煎炸、糖醋,味道都極鮮美。
另一種食法,是將黃魚去鱗、去內臟後,不加任何調味料,用老酒清燉,是營養豐富之補品。 |
|
|
|
|
|
|
|
魚丸
東引魚丸有分大粒(有包肉餡)與小粒(無餡)兩種,顆顆都看得出手捏成糰的痕跡,肉質Q而紮實、又不會彈牙,吃得到百分百魚肉的香鮮,很具平實的漁家風味。
做好的魚丸可與魚皮、魚骨或燕餃共煮,也可以單獨煮魚丸湯,加入胡椒粉、蔥花、芹菜末、香油等調味料,吃來脆韌兼備,在馬祖,一般民眾都會加入當地特製的米醋,吃來才夠「馬祖味」。 |
|
|
|
|
|
|
|
炒魚麵
本地傳統魚麵大多用鰻魚、白帶魚、鯧魚及其他高等魚類,混合太白粉與少許鹽巴,加工製作而成,與魚丸及燕餃等,都是年節家家戶戶必備的應景佳肴。
魚麵雖然是魚製品,但其味道不腥,卻很鮮美可口,佐飯極易下嚥,用來煮湯或加大白菜、蝦仁一起炒,皆為上品。 |
|
|
|
|
|
|
|
紅糟炒飯
由於紅糟被證實為保健食品,可以降膽固醇與血脂肪,因此在紅糟肉、紅糟雞與紅糟鰻等本地傳統菜肴廣受觀光客喜愛後,地方餐飲業者又再創新菜肴,推出「紅糟炒飯」,不論在色澤上、口感上,都頗具賣相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