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鷗

馬祖地質大半以花崗岩為主,無人島礁眾多,各島嶼面積狹小,地形多丘陵,崎嶇不平。惟因臨近中國大陸,及特殊的地理位置,使其成為東亞候鳥遷移的中繼站,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鳥類在此過境、渡冬或繁殖。本縣東引鄉之雙子礁,北竿鄉三連嶼、中島、鐵尖島、白廟、進嶼,南竿鄉瀏泉礁,莒光鄉蛇山等八座島礁,為孤立於各鄉外之無人島嶼,附近海域漁產豐富,平時除漁民前往捕魚、撿食海產外,人跡罕至,造就為珍貴海鳥聚集繁殖地。

為維護列島自然生態及保護海鳥棲息環境,故將其劃設為海鳥保護區加強管理措施,於民國88年12月24日公告為國內第十二處野生動物保護區,以保育馬祖列島海鳥景觀資源。

保護區島嶼

  1. 鐵尖:主要棲息鳥種:紅燕鷗、蒼燕鷗、鳳頭燕鷗。
  2. 中島:主要棲息鳥種:白眉燕鷗、蒼燕鷗、鳳頭燕鷗。
  3. 進嶼:主要棲息鳥種:白眉燕鷗、紅燕鷗、蒼燕鷗。
  4. 白廟:主要棲息鳥類:白眉燕鷗、紅燕鷗、蒼燕鷗、鳳頭燕鷗。
  5. 雙子礁:主要棲息鳥類:白眉燕鷗、蒼燕鷗、黑尾鷗。
  6. 三連嶼:主要棲息鳥種:白眉燕鷗、蒼燕鷗。
  7. 瀏泉礁:主要棲息鳥種:白眉燕鷗、蒼燕鷗、鳳頭燕鷗。
  8. 蛇山:主要棲息鳥種:白眉燕鷗、紅燕鷗、蒼燕鷗。
 

以上各保護區島礁低潮線向海延伸100公尺內之海域部分馬祖發展觀光事業,勢必帶動大量人潮湧入,為避免干擾海鳥行為,劃設低潮線向海延伸100公尺內為緩衝區,每年4月至9月燕鷗繁殖季節,禁止進入,以管制各種可能干擾產生。

主要鳥種介紹

鳳頭燕鷗

身長45公分,夏候鳥。捕魚為食,頭頂黑色羽毛延伸至後頭成冠羽狀,似留著龐克頭戴頂黑帽子,嘴黃色、背部灰色、餘為白色,是保護區內數量第二多的燕鷗,有集體營巢的習性,一窩生一個蛋。

黑嘴端鳳頭燕鷗

體長約 38 公分,羽色為淺灰色,具醒目的黑色鳳頭,喙部黃色而先端三分之一為黑色,最尖端部分為白色,因此有黑嘴端鳳頭燕鷗之稱。黑嘴端鳳頭燕鷗為全球最瀕危的100個物種之一 ,已逾百年未出現,在1999年與2000年於馬祖中島發現4成鳥和4頭雛鳥,震驚全球鳥界。

蒼燕鷗

身長30公分,夏候鳥,嘴、腳黑色,眉線從眼後至後頭為黑色,似綁著一條黑色頭巾,背部淡水藍色,餘為雪白色,繁殖季初期胸前為淡玫瑰色。將蛋直接下於岩石或地上,一窩生三個蛋,於各島普遍可見,但數量不多,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。

白眉燕鷗

身長36公分,夏候鳥。捕魚為食,白色的眉線為其特徵,頭頂、背部、尾上覆羽為黑褐色,餘為白色,除進嶼外各島嶼均有為數不少的繁殖族群,是保護區內數量最多的,喜將蛋下於隱密的草叢內,一窩生一個蛋。為珍貴稀有保護類野生動物。

黑尾鷗

身長47公分,雄鳥體型較雌鳥大,嘴黃色、尖端紅色、兩色間雜有黑斑,腳黃色,背部深鼠灰色,尾羽末端黑色,餘為白色。亞成鳥嘴腳粉紅肉色,全身大致為暗褐色,腰白色,尾黑色。馬祖四鄉五島冬天均可看到,惟東引幾乎整年可見,但不是留鳥,分有度冬、過境及夏候鳥族群。繁殖族群於四月底、五月初到來,隨即展開求偶行為。築巢於懸崖峭壁上,一窩生三個蛋。目前所知東引為黑尾鷗最南的繁殖地。

紅燕鷗

身長31公分,夏候鳥,族群數量不確定,腳為紅色,繁殖季初期嘴黑色、嘴基紅色,然後會往嘴尖慢慢蛻變為紅色,頭頂黑色,背部淡灰色、餘為白色,繁殖季初期胸前為淡玫瑰色。將蛋直接下在地上,一窩生三個蛋,常垂直俯衝而下捕魚,紅燕鷗是全世界被列為瀕臨絕種的鳥類。不多,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。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