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愛山

位在東引正北方,海拔 174 公尺,是全島最高山,原名「琉球尾」,國軍進駐後,稱「恩愛尾山」,簡稱「恩愛山」,改名原因不詳。

昔日恩愛山是民眾牧羊的偏遠之地,先民比喻偏遠為「琉球」,因此稱該處為「琉球尾」。例如,我國隋朝就有「琉求」之名,意味遙遠的海上離島之意。

另一說法是,恩愛山北面有一處海蝕溝,其中一塊岩石狀似外國人,民眾叫它「琉球」,稱海蝕溝為「琉球窟」,福州話「窟」是「坑」的意思。

琉球窟外側一座平台狀礁石,由於形狀似醃魚的木桶,民眾稱「桶楻沙坪笨」,「坪笨」是平台之意。旁邊較小的一座平台,叫「桶楻沙囝」,「沙囝」是「小平台」的意思。近年來,本地年輕釣客稱之為「天文台」或「管報坪笨」,「管報」是恩愛山頂空軍雷達管制報告中隊的俗稱。

漁民從北面海上遠望恩愛山,有一處平台,像戲台一般,稱之為「琉球館戲台」。昔日,東引黃魚季興旺,賭風也盛,輸了沒法還錢者,如果有人向他討債,他答:「等琉球館做戲時再還你」,那就表示「到墓裡去拿了」!

恩愛山西南面,靠北澳海邊有三塊石,從北澳望去,像是昔日帆船的三扇帆布,因此稱「三扇帆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