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破殼的鳳頭燕鷗雛鳥。

鷗科鳥類的雛鳥和小雞一樣,孵出後就具有絨毛,但不一樣的是雛鳥沒有哺食能力,仍需由親鳥餵食。

鳳頭燕鷗的成長和牠們的雛鳥。

黑尾鷗是來馬祖繁殖的鷗科鳥類中唯一會築巢的。這個築在懸崖峭壁上的巢雛鳥剛孵出,親鳥為防止雛鳥掉落,便又開始在巢邊補充巢材。

黑尾鷗不會將魚直接餵給雛鳥,而是以反芻的方式餵養雛鳥。

鳥類和人親不一樣,沒有汗腺排汗散熱,唯一散熱的方式就是和跑累了的小狗一樣,張大嘴巴喘氣。
一個築於陡峭岩壁上的巢,巢中的二隻幼鳥緊靠著岩石邊,企圖躲開炎熱的太陽。而巢下方一條條白色的東西是牠們所排出的糞便。

六月初,鳳頭燕鷗和白眉燕鷗的蛋剛生下沒多久,黑尾鷗的蛋經過約四星期的孵化,已到了雛鳥破殼的時候了。

剛孵出的黑尾鷗雛鳥和小雞一樣,身上佈滿了絨毛,由於體溫調節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完全,爸爸媽媽還是會和孵蛋時一樣,為牠們保護。保護區裡的其他四種燕鷗也都是如此。

多了幾隻肚子永遠填不飽的小嘴之後,不管大風大浪,爸爸媽媽都得外出捕食,除了填飽自己的肚子外,還必須帶食物回來給雛鳥。黑尾鷗和白眉燕鷗一樣,會先將食物消化一部份然後再反芻給雛鳥。

緊接著,蒼燕鷗的蛋經過三個星期的孵化,在六月中旬也孵出了雛鳥,剛孵出的雛鳥和蛋一樣具有很好的保護色。

通常爸爸媽媽會分工,一隻在家守護,另一隻則必須出外捕捉食物回來餵這些嗷嗷待哺的雛鳥,蒼燕鷗不像黑尾鷗和白眉燕鷗會反芻,而是將捕到的魚直接餵會給雛鳥。

六月底,鳳頭燕鷗的雛鳥也陸續破殼而出。雛鳥孵出後,牠的爸爸媽媽會帶著雛鳥慢慢地往外擴散。

但仍不改其喜好熱鬧的習性,因為雛鳥孵化的時間相當接近,他們又再度的聚集在一起,為了保護雛為,吵鬧的瘩行為會更加劇烈。

白眉燕鷗的雛鳥要到七月上旬才會孵出來,這並不是牠們孵化期較長的關係,而是牠們的生殖季節比較晚發生。

有了遮蔽,雛鳥甚至有了頑皮的本事,開始像小老鼠一樣,在草叢下到處躦動,害得每當爸爸媽媽要餵牠吃東西時,還得緊張地到處尋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