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角聚落依山傍海,適合先民「以漁為主,以農為輔」的生活形態。

牛角聚落座落於濱海的澳口,依循山勢的等高線,蜿蜒起伏,搭建起家園。

牛角民居近似分佈在福建黃岐、定海一帶聚落類型,屬於閩東「濱海」建築形式。

牛角民居多為單體建築,由於建材取得不易,多使用馬祖的花崗石砌築外牆。

牛角民居多採取部分沿海洋樓的建築語彙發展出五脊四坡(俗稱番仔搭)型式的建築。

牛角民居興建一樓多為二坡(人字坡頂)硬山封簷,或有夾層做儲物及多用途空間。

牛角民居亦有「一顆印」形式,由正廳延伸出左右護龍,中央包圍一四方形的小天井。

「一顆印」形式民居多為大戶人家,望族曹忠鐵的房子是命理師口中的風水極佳之地。


五年級劉秉源同學牛角村是一個古老的聚落,歷史十分悠久,牛角的古厝有兩種,根據我們的調查,人字坡頂屋有十八間,而五脊四坡頂竟高達二十五間,可見得二層樓的五脊四坡頂建築比較受歡迎,可能是大家都比較有錢了吧!。
牛角的古厝窗口很小的原因,我們找到了三種原因:一、風太大,窗口擋風;二、可以防禦海盜;三、以前的石頭建材不夠長,所以窗口小。為什麼牛角的房子和閩東沿海的定海、黃歧鄉鎮差不多呢?其實牛角的建材是那來的,建築師父也是那來的,建築風格自然類似了。
有一些倒塌的古厝被有心人士整修,我們參觀三間,分別是咖啡館、民宿、依嬤的店(馬祖老酒工坊),那裡的感覺實在太棒了!
牛角是馬祖三大村之一,又是充滿古色古香的村莊,我們一定要愛惜它。


牛角民居開窗都非常小,主要為了防風與防禦早年的海盜。

因為依循山勢而建,有些民居二樓亦有階梯連接外面道路。

屋頂坡面鋪設筒板瓦,置塊石壓瓦,可防狂風掀瓦,亦可便於修補和抽換。

民居所用之木材多為福杉,皆由大陸福建取得,木架構結合了穿斗與抬樑二式的優點。

民居牆體砌築材料與方法皆有不同之處,此為青石、人字砌,是屬於大戶人家。

民居牆體砌築材料與方法皆有不同之處,此為黃石、人字砌,是屬於小康之家。

民居牆體砌築材料與方法皆有不同之處,此為黃石、亂石砌加水泥,是屬於一般人家。

民居牆體砌築材料與方法皆有不同之處,此為黃石、亂石砌,多作為倉庫、漁寮。


年級陳采邑同學位於東北方的牛角村,孕育著古色古香的閩東建築,由於科技的進步,人們大多嚮往住在水泥屋,這些歷史悠久的閩東建築,也漸漸被遺忘。
咖啡屋、民宿及馬祖老酒工坊,是牛角較具代表性的閩東建築,早期這些建築曾是一片廢墟,遭受人們的遺棄,但近年來,不少的人決定重建這些不起眼的破爛,組成了團體,他們終於將這些敗壞的房屋重新改建,就成了如今既復古又美觀的「閩東建築」。
這些建築雖不是那般華美,但蘊含著無限生機,希望大家可以珍惜,珍惜那古色古香的閩東建築,使這些獨特的建築能流傳亙古。


民居門口加設一道矮門,大門打開後,可防止小朋友及貓狗任意出入。

屋內樑柱底部架在水泥柱上,可防止地面潮濕而使木材腐爛。

民居外入口設照壁,可反射陽光及擋風,現因美觀之故,整修為窗漏。

石虎碑擺於牛角舊時村莊入口,用以鎮壓惡煞、護佑村境平安。

民居入口上方為避免雨水直接流下,將其導至屋頂兩側鯉魚吐水口。

天井主要的功能是集水與排水,現在成為城鄉工作室最美麗的風景。